|
|
情系農民工 和諧促發展 |
中國·三友控股集團 發表日期:2011-11-10 14:12:33 |
情系農民工 和諧促發展
三友控股集團支持當地農民工轉移就業工作匯報
2009年8月
尊敬的各位領導:
我們三友是臺州市民營企業中發展歷史最長的企業之一,經過38年的艱苦創業,已發展成為集塑料與模具、摩托車、精毛紡等制造業和外貿、房地產、海洋運輸等產業于一體的國家級企業集團。
三友是從農村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國字號民企,最初的24位創始人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因此,對農村和農民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董事長張小赧常說,農村是我們的根,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他們為了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建設,騰出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為我們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空間,工業反哺農業,企業就應該為農村和農民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我們三友多年來一直在默默履行著這種社會責任,為當地農民的轉移就業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和探索,主要工作匯報如下:
一、 搭建就業平臺,優先安排上崗
我們三友緊密層企業共有員工1300多人,80%是農民工,其中70%以上為本地農民工,主要集中在公司附近的卷橋、三金、下陸、下梁、塘上等村居。為解決當地失土農民的就業問題,我公司調整用工招工思路,按照“優先錄用、優行培訓、優先上崗”和“不限學歷、年齡”的“三優先一不限”要求,優先滿足地方失土農民的就業,積極參加市、區政府組織的失土農民公益招聘會,降低用工標準,方便農民工就業。近兩年來,共招收失土農民工300多人,使失土農民工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二、 重視教育培訓,提高文化技能
農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為提高農民工的文化技能,公司成立了職工技校,每年投入30多萬元資金用于員工的培訓和繼續教育,特別是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公司規定,每一位農民工從正式錄用起要接受3次系統培訓:第一次是入職培訓,第二次是上崗培訓,第三次是技能素質培訓。在技能素質培訓方面,公司注重文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業務操作技能的培養。一是舉辦短期培訓班。近兩年來,共有400多當地農民工參加了短期理論學習。二是鼓勵當地年青農民工通過自學、函授和遠程教育等形式學習文化理論知識,并給予一定補貼。近兩年來,已有6人獲得了?坪捅究莆膽{,成為公司的管理和技術骨干。三是與高等院校共建合作基地,選拔當地優秀的農民工到學校深造。先后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浙江樹人大學、臺州學院、路橋職業技術學校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共有26人接受了高校的系統教育。四是積極推薦當地農民工申報技術職稱。近三年來,已有36人獲得了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5人獲得技師以上技術資格。五是全面參加勞動主管部門組織的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近三年來,公司共有90%以上的當地農民工參加了職業技能培訓,獲得了勞動部門頒發的上崗資格證書,主要集中在注塑、摩托車裝配、車工、鉗工等技術工種。
三、 完善社保機制,解決后顧之憂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路橋區首批社保試點單位之一,首開民營企業為當地農民工辦理社會養老保險之先河。2005年又率先為當地農民工辦理醫療保險,是路橋區民營企業中綜合參保率最高的企業之一,100%的當地農民工享有工傷、失業和女職工生育保險,80%以上的當地農民工享有養老保險,60%以上的當地農民工享有醫療保險,50%以上的當地農民工享有家庭財產保險。公司還計劃在5年內使當地農民工100%享有養老保險,80%以上享有醫療保險,為30%以上的當地農民工辦理住房公積金。僅社會保險一項,公司每年支付的保險費就高達400多萬元。近年來,公司還設立了“1+1”互助基金,通過公司資助和員工捐助的方式籌措資金,資助當地困難農民工家庭。每年有10戶困難農民工家庭獲得資助,平均資助金額在1500元。
四、 開展村企結對,促進和諧發展
除了為當地失土農民工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外,我公司還積極開展與當地村居的結隊幫扶活動,無償援助當地農民工創業。與卷橋村開展文明雙結對,與三金、下陸等村居開展扶貧結隊。近兩年來,公司共撥付幫扶資金近100萬元,幫助結隊村居發展經濟。鼓勵在公司就業的有一定經營頭腦的當地農民工自主創業,為公司產業加工配套,并提供無償的技術援助。近三年來,共有3位當地農民工選擇了創業,為我公司提供一些配套服務,均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公司每年還定期和當地村居組織開展治安大巡防,利用職工大會堂定期舉辦一些文化娛樂活動,豐富當地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共建和諧發展環境。
我們三友始終把關心和支持當地農民工的轉移就業工作放在公司發展的重要位置,當作一件大事來抓,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不斷提高當地農民工的文化技能和福利待遇,努力把失土農民培養成新時代的產業工人。 |
返回>> |
|
|